“十三五”时期,建材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限定值达标率达到96%
来源: 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时间: 2021-06-08

“十三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工业节能监察作为推进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抓手,首次在全国范围统一组织开展国家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累计监察工业企业23470家,极大地促进了工业能效提升。其中,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轻工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限定值达标率分别达到92%、97%、96%、96%、97%。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工信部从贯彻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有力推进工业节能和能效提升;创新政策机制和工作模式,不断提升节能监察效能;坚持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双轮驱动,加快推广节能工艺技术装备;拓宽监察范围,不断提高重点用能设备和数据中心能效水平;强化能力建设,持续完善工业节能监察机制等方面发力,工业节能监察取得积极成效。

“十三五”时期,工信部推动严格实施强制性节能标准,重点监察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企业,狠抓落实整改,对违规企业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每年对上一年度违规企业实施“回头看”专项监察。监察发现的违规企业比重由2016年的10.3%下降至2020年的2.9%,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轻工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限定值达标率分别达到92%、97%、96%、96%、97%。

工业节能监察持续传递正向压力,倒逼企业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信部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吨钢、吨水泥熟料、吨乙烯、吨合成氨、吨纸和纸板综合能耗分别下降3.7%、3.6%、2.0%、5.0%和9.4%。

工信部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对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3914家企业实施阶梯电价政策专项监察,查出违规企业200余家,配合价格主管部门对违规企业征收惩罚性电费,运用价格手段,倒逼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各地区积极创新工作模式,提升节能监察效能,例如四川、天津通过开发使用能耗数据分析对标、落后机电设备识别软件等,提高监察效率和准确性;湖南将节能监察执法与节能法规标准宣贯融于一体。

落实“放管服”要求,工信部不仅强化节能监察,而且组织第三方机构提供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已累计组织400余家机构为全国1.4万家企业提供节能诊断服务,提出节能改造措施建议2.5万项。同时,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系列活动,指导企业应用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发电及石化行业高效降膜式蒸发等技术工艺加快推广。

工信部实施电机系统、电子窑炉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专项监察,共查出低效电机约15万台,低效变压器约6.2万台;聚焦能源消费增长较快的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监察重点用能数据中心404家,涉及机柜26万台,查出存在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齐等违规问题的数据中心50家。

此外,工信部强化标准的基础支撑作用,共组织制修订水泥制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钢铁企业能效评估导则等工业节能标准390项;制定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轻工等27个重点行业及电机、变压器等6种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察工作手册,编制出版《工业节能监察》教材。同时,组织举办29期全国节能监察业务培训,累计培训工业节能管理人员和节能监察机构人员7240人次。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工信部全面推动工业节能监察,推动工业能效持续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约16%,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为完成全社会节能目标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持续开展工业节能监察,加强人员培训和机构能力建设,综合运用节能监察执法、节能诊断服务、节能技术推广、能效对标达标等手段,推动工业节能和能效提升,促进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转载本网站原创作品,需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得擅自修改标题。若违反本声明,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